陈祖义没有料到,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,因为郑和船队经过占城以后,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投诉。更幸运的是,陈祖义的阴谋被旧港一个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知道了,他把消息告诉了郑和。郑和命令船队准备应战。

陈祖义率众海盗来袭时,郑和早有准备,用火攻烧毁海盗船,杀海盗5000余人。此后郑和的海军又设法将陈祖义等三人生擒,囚于船中回京。皇帝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,并斩首示众,警示他人。郑和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海盗匪患,维护了海上交通安全,为沿海人民带来福祉,受到各国称赞。

郑和船队前后共七次下西洋。1433年4月,郑和在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返航途中,因过度劳累去世,后赐葬南京牛首山。有史料称牛首山的郑和墓是一个衣冠冢,郑和的遗体埋葬于印度西海岸。不过,东南亚的华侨则流传着一个说法,称郑和葬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。

明代“红衣大炮” 图片来源:新华网

配备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

其实,郑和的船队还负有重要的外交任务:建立明朝和海外各国的固定联系。古代中国历来以天朝上国、世界中心自居,把周围的小国当成弱者、自己照顾的对象,要其作为藩属之国定期向中国皇帝称臣进贡。明成祖刚当上皇帝,其合法性又颇成问题,自然很想让外国承认自己的地位,然后让国内的官民服气。所以,郑和到外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朱棣的诏书,说明他是天意指定的管理天下的君主,要四方藩国听从他,大家和平共处。这些国家如果奉召前往朝贡,就一律给予重赏。然后,郑和还要代表明朝皇帝,按照传统赐给藩国国王和重要官员不同级别的礼物,表示明朝的诚意。

此外,郑和船队还有别的重要战略任务。明朝前期最大的外来威胁有北部的蒙古势力和东部的日本倭寇。郑和下西洋有如下战略考虑:一是往西方和南方寻找战略盟友,加强联系,增强对北方和东方入侵者的防御;二是显示明朝的海洋力量,警告那些可能从海上方向骚扰的敌人;三是从海上实行战略包抄,牵制陆地敌对势力,减轻北部边防的压力。

郑和的“治盗”经验:慎武

郑和打海盗重在“治盗”,具体操作是:积极用兵但谨慎动武。

郑和在平定陈祖义部的海盗时,采取关注民生、维护治安的做法,使海盗失去滋生的环境,而且郑和船队的活动还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。郑和船队上带有大量的铜钱、丝绸、铁器、瓷器等中国手工艺品,每到一国除了赠送国君和官员之外,就用来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。这些精美、罕见的工艺品,吸引了很多外国政府和商人,有些立刻就跟随船队来到中国开展贸易活动。

郑和谨慎用兵还反映在对待斯里兰卡国王的问题上。那一次,斯里兰卡国王见郑和船队装载了大量金银,眼红起了邪念。他把郑和请到宫中设宴招待,一面强行向郑和索取金币,一面又发兵抢夺郑和的船队。郑和临危不惧,沉着应战,他了解宫城中的士兵都被派去打船队了,城中兵力反而空虚,于是火速调来2000多名将士,出其不意地攻打宫城,反而活捉了这个贪心的国王,并把他和他的妻子、主要头目带回北京,后来皇帝宽大地把他们放回本国,该国从此不敢再对明朝有任何不敬。

相关文章

雍正为什么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对臣子之事了如指掌的呢

隆科多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 雍正为何将人囚禁至死

陪伴雍正四十年的女人她是谁